第六百一十一章 播磨静谧-《八条物语》
第(3/3)页
但高城的险要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岛津家的兵力不足的劣势。
高城是镰仓幕府末期修建的城池,建在切原川汇入小丸川河口的山地之上,东、北、南三面环水,西面是陡坡和悬崖,城下还建有“下栫外栫”两个相当于支城的曲轮,挖有三重壕沟,可谓防御严密,易守难攻。
元龟二年,十月二十日,清晨。
担任大友军先阵的左伯惟教、田北镇周等将率军抵达高城以北。其中,左伯惟教在切原川北岸、与高城隔河相望的松山布阵,田北镇周则是在离高城稍远、切原川东岸的野颈山布阵。
当天夜里,田原亲贤、臼杵鉴速等第二、三阵也陆续抵达高城附近,田原亲贤将本阵设在松山北麓的松尾,称为“松尾阵”,另派出星野镇种等筑后国人领主在松山东南的河原布下阵势。
在第二天的卯时(大约早晨6点左右),布阵完成的大友军开始向高城的“下栫”、“外栫”两座曲轮发动勐攻。
由于两军的兵力相差太过于悬殊,大友军很快就攻落了这两座曲轮,岛津家守将濑田刑部、有川备前守等人寡不敌众被大友军讨取。
但是,大友军诸将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他们兵力雄厚的军势在高城周边的地形上无法充分展开,只能用一小部分兵力从高城西面的陆坡进行攻城,而其余将士则只能在原地坐视。
冲在最前面的左伯惟教所部尝试着进攻了高城的三之丸,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发现这样如同添油战术一般的攻击方式很不划算,便撤回了松山阵中,进行休整。
高城之战的第一天就这样暂告结束。
翌日,大友军诸将为了尽快攻落高城,便投入了“国崩”。
可高城是位于海拔近两百米的山上,需要准确计算好大炮的仰角,才能将炮弹准确射入城中。
但此时的大友军对“国崩”的使用并不熟练,先后试射了多次,皆未能击中高耸在山顶之上的高城,反而白白浪费了不少火药。
要知道“国崩”的子炮以及火药可是价格不菲,若不是葡萄牙商人、传教士半卖半送,就算是雄踞北九州诸国的大友家也很难负担得起这样的消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