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点映-《我是演技派》


    第(2/3)页

    这时,何丽蓉笑着汇报道:“观众对咱们两位老板的作品非常期待,今天几个影院点映的票,开售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抢光了。而且我们安排了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明天上午就会把结果汇总上来。”

    这次《人潮汹涌》的宣传力度是空前,一方面是集合了中影、博纳、小马奔腾等几家投资方共同的资源;要知道这几家公司大概是目前国内除了华艺兄弟之外,最有实力的电影公司。而另一方面电影的宣传工作在钟丽芳的全盘操作下,一直维持着很高的热度和话题度。

    根据网络调查,目前《人潮汹涌》的知名度和观众的期待值完全不低于目前正在热映的《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

    而且这两部电影目前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有点高开低走的趋势。都说最好的宣传就是同行的衬托,当然不能说这两部都是烂片,但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评价,更增加了观众对《人潮汹涌》的期待值。

    毕竟宁皓之前的两部疯狂系列珠玉在前,而贺新的表演则从未让观众失望过。

    相比女演员的四小花旦,到后来的四旦双冰,再到如今的什么四旦双冰包汤圆之类的,其实都是炒作。大概最早《南都》评出的四小花旦章紫怡、周讯、赵燕子、徐才人,在当时来说还算比较有说服力之外,之后的双冰那是硬贴着四旦炒作成功。

    而且那个时候徐才人明显名不其实,赵燕子也沦为票房毒药,拿到东京影后,且在《风声》中大放异彩的程好明显胜过了大部分人。

    至于后来的包汤圆,完全是效仿双冰,是为了硬是要挤进这个大花阵营而炒作,凭空创造了这么一个称号。

    每每说起这个来,程好总是很不屑,或者说既有点酸溜溜不甘被排除在外,又不屑跟硬坳“才女”人设的徐才人,以及胖冰、大美圆、菲包等花瓶为伍。

    至于男演员方面同样也有四大小生之说。四小花旦是两千年左右诞生的,同时代的四大小生分别是陆译、黄雷、李鸭棚和胡兵。

    那时候刚刚由快递小哥进入这一行的贺新压根就排不上号。直到03年的时候,新一期的四大小生才有他的名字,同时还有刘液、小明哥和佟大伟。

    不过相比四旦的稳定,四大小生倒是经常换人,有上有下的,比如象邓朝、印晓天、聂元、插刀教的杜村等等都曾名列其中。如今小文风头正盛,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也能名列四大小生。

    但有趣的是,大概三四年前,媒体已经不再将贺新的名字名列其中。至于原因么,无他,差距太大。

    无论是小明哥也好,陈昆也罢,亦或佟大伟、刘液之流,无论是荣誉、票房,特别是演技,都无法跟他相提并论。加之他又是影视公司老板的身份,可谓独树一帜。

    而如今的贺新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跟香港明星扳扳手腕的新生代男演员。而中生代的,大概只有姜闻和葛大爷这两位。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时代造成的,比如03年之后,内地和香港正式开启了合拍片时代,在之后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所谓合拍片就是香港明星始终占据男主之位,搭配内地的花瓶,然后内地出色的男演员往往就会沦为配角。

    这也是为什么内地女演员可以拿到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而内地男演员永远都没有斩获影帝的机会。

    当然这个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决定的,但是也抑制了很多内地男演员的发展。你想当初一部《无间道3》,让道明叔和黄智忠去做配。黄智忠做配可能还说得过去,毕竟人家名气不大,但是明显格格不入。粗看可能是道明叔和黄智忠有点用力过猛或者再说难听点就是过于拿腔拿调,但是站在纯业务的角度去看,不提道明叔,就凭黄智忠的表演,也明显胜过刘得华、傻强、黄sir之流。

    而贺新大概是所有新生代演员当中唯一的异类,除了最开始拍文艺片,到后来他只拍自己公司的电影,文艺片能刷奖,商业片更是能打。在票房上常常把那些所谓香港大导演、大明星的大片打的落花流水。

    而新皓传媒出品的电影,清一色都是以内地演员主扛,从贺新本人到黄博,再到现在的徐光头、宝强以及小文。
    第(2/3)页